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大學教授是這樣當的嗎?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  
  四十歲那一年,為了實現夢想,我辭去高階主管的職位,進入一個中字輩等級的國立大學攻讀企管博士,過去所累積的資歷幾乎一切歸零。經歷六年的苦讀,終於熬畢業了。然而一出校門找教職工作,就遇到金融海嘯後高等教育人才過剩的現象。我申請了十幾家大學的教職,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閉門羹後,我逐漸降低自己的期望。從國立大學轉向私立大學,最後我落腳在一所東部的私立學院。

就要當老師了,心中卻有點慌
  正規的師範教育為中小學準教師們編排教育課程,期使準教師們具備傳道、授業與解惑的基本知識與能力,然而為高等教育所培養的各領域之博士卻不必修習這類課程,一畢業就前往高等學府執教。這種現象似乎假設新科博士經歷長期的學習(從幼稚園到博士班),已經自動產生教學的能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固然熟知我的專業知識,但是對於教育卻一無所知。除非我將「教育」視為市井小學,或是狠心地照本宣科,透過自我慛眠,告訴自己,別人也都是這樣過的(未必如此),否則我無法對自己交代。

自覺
  如果忽略非正規教育,我一生共有二十四年當全職學生,體驗過許多老師的不同教學方式。無論在哪一個階段,我清楚記得某些老師的某些教學方式對我產生終生難忘的影響。因此,我深知「教育」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是一個教育家必備的重要知能。

  在各種職能訓練中,醫師的養成最嚴謹,這是因為醫師所從事的職業攸關生命,所以在台灣必須經過七年的學習(有些國家更久),並且經歷見習、實習、住院醫師等一系列的訓練,最後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高等教育所從事的是建造「人」的工作,人具有靈性、智慧與思考能力,人的心理與思考機制之複雜程度不亞於人體本身的機制,教學活動直接介入極其抽象與多樣化的理性思考活動,面對這樣複雜的工程,高等教育從業者不也應該接受更嚴謹的「教學」訓練嗎?就因為教育失敗在短期內無法察覺或因為沒有立即性的人身危險而被忽視了!

自力救濟
  這個暑假(2010)過後我即將展開教學生涯,除了過去當學生的經驗,以及在自己所就讀的大學兼過幾門課之外,我對教育毫無所知。我想透過自修的方式訓練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學知能。經過一翻的搜尋,我找到一本很棒的書,「教學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1990,五南出版),這本書提供我許多有關教育的學理與方法,並且帶給我許多啟發。相較於教育學院的學生,我們這種經歷的人對於書中的抽象概念更能理解。然而,畢竟自修學習有一定的局限性或盲點,我想在往後的日誌中分享我的學習,也提出我的疑問,請求諸位先進或同好給我指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